對于中國北方地區的人們來說,冬季的霧霾天并不陌生。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或許無法用數字來衡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世衛組織)11月20日發布的《2015年氣候與健康中國國情概況》顯示,如果能夠采取更強有力的行動來降低空氣污染水平、減輕氣候變化給健康帶來的影響,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約68.4萬人過早死亡。
我國PM2.5指數超世衛組織標準數倍
本月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21)將在巴黎召開,在此前夕,世衛組織發布《2015年氣候與健康中國國情概況》,“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嚴重風險,也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世衛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博士表示。
新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極端降雨和洪水、高溫和熱浪、不安全的水和食品、登革熱等氣候敏感性疾病的風險加大等,讓中國在人口健康和社會發展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面臨著付諸東流的風險。
對于公眾關注度相對較高的空氣污染,報告指出,很多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同樣會加劇空氣污染,如包括低效的能源和運輸系統等。空氣污染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性的主要健康風險之一,每年約導致近700萬人死亡。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五個擁有污染數據記錄的人口較多城市(北京、廣州、上海、汕頭、深圳)中,室外空氣年平均PM2.5指數均超過世衛組織推薦值(10微克/立方米)數倍。
報告提醒,室外空氣污染可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一些細微顆粒物會進入人體呼吸系統,從而增加呼吸系統感染、肺癌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室內空氣污染同樣不可忽視
另外,報告同時指出,室內空氣污染同樣不可忽視。2013年,中國約79%的農村家庭首選固體燃料用于做飯,城市地區為14%,國內平均水平為45%。報告提醒,這也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一大主要原因。相對來說,婦女和兒童是室內空氣污染引發疾病的更大受害者,與男性相比,對女性來說,室內空氣污染在更大程度上與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及慢阻肺等疾病引起的死亡相關。
積極行動,每年或可減少約70萬人過早死亡
與此同時,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如能采取更強有力的行動來降低空氣污染的危險水平、減輕氣候變化給健康帶來的影響,到2030年每年可避免約68.4萬人過早死亡。
另外,報告中還強調了健康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重要關聯,如,在“高排放”、即“一切照舊”的情況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到2100年將升高6°C以上。
而減少排放預計可使氣溫升高不超過2°C;在“高排放”的情況下,如不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加以投入,2070年到2100年期間,中國每年將有多達2300萬人因海平面升高而受到洪水的威脅。如采取減少排放、降低風險的行動,則每年嚴重洪災的受災人數將會大幅減少至2400左右。
建議
將氣候信息納入國家疾病監測應對系統
為提高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世衛組織同時建議:
1、對氣候變化影響、脆弱性和健康適應能力開展全國性評估,以發現加強衛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機會;
2、完善信息系統,具體而言,將氣候信息納入國家疾病監測應對信息系統(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包括建立針對氣候敏感性健康風險的早期預警和應對系統;
3、對實施提高衛生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戰略進行成本分析,對減少氣候變化影響的其他政策進行健康成本效益分析。